新葡萄8883官网AMG-教学质量简报

2016年第1期

分析学生评教结果,总结规律指导教学管理

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如何评价和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学生评教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国内以来,已成为国内各高校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围绕学生评教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至今众说纷纭,有认为学生在评教过程中随意性大,完全按照个人喜好进行评教,因此结果可信度不高;也有认为学生评价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正因为如此,使得各高校对评教结果仅仅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参考指标,无法完全信赖评教结果。同样因为如此,目前针对学生评教的研究更多的是围绕其意义、作用、方式,以及老师和学生的关注度和认可度等前端体系构架进行研究,而很少涉及评教结果的深入分析,更谈不上如何有效使用评教结果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而事实上,虽然学生评教结果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不真实因素的影响,但其毕竟是一定数量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评价,其中必然会存在一些具有统计意义的规律。通过对专业、不同属性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教师职称和不同年级间的评教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挖掘其中有价值的结论,对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是极其必要和有重要意义的,也将有助于各专业对自身教学质量的了解和针对性的改进。为此学院围绕学生评教结果与教师和课程属性的关系以及专业、年级之间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寻找评教结果与教师和课程属性之间的关系,为合理评价和有效使用学生评教结果提供理论依据。

本次调查针对学院近3学年评教结果,围绕课程属性、教师职称、年级和专业等因素,对评教结果中的统计性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总体上必修课的教学质量显著高于选修课,要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可以针对选修课,特别是高年级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教授层次教学效果普遍较高,而副教授和讲师层次内部则存在较大差异。然而这些结论针对个别专业却有不同的表现,这提示我们在教学管理和改革中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分类进行管理和指导,也为给专业在进行教学研讨和改革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一、方法

从网上评教系统中提取学院10个专业近三学年的全部学生评教结果,考虑课堂教学与其它类型教学方式的不同,这里主要以课堂教学为分析对象,同时为保证评教人数应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因此筛除选课人数少于15人以及诸如毕业设计和实习等实验和实践类课程后,剩余课程共计353门次,其中必修课182门次,选修课171门次。涉及教师184人,其中,教授46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75人,讲师63人。然后分别从教师职称、课程属性、专业、学生年级等因素与评教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经汇总分析,学院近3学年评教分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78.99分,平均分95.03分,总标准差为2.77分。可以看出,学生评教结果主要集中在高分段,说明高分值并不能完全代表高质量,还需要从相对关系中找出整体教学质量的不足。图1显示的是教师职称与评教结果之间关系。可以看出,教授评教分较副教授和讲师略高,同时由于其标准差较小,说明教授授课质量的稳定性较好。而相比较而言,副教授因其标准差较大,说明副教授群体内部教学质量的差异较大。而讲师的平均值与副教授基本相同,但其标准差相对较小,说明讲师授课质量不亚于副教授,甚至部分讲师好于副教授。这提示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重点放在副教授和讲师层次的教师中,尤其是部分教学质量不高的副教授中。

从课程属性(必修课、选修课)与评教结果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明显可以看出,必修课的评教分值明显高于选修课。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一方面说明教师对必修课的投入高于选修课,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必修课的重视度高于选修课,二者是相互影响的。而要提高选修课的评教分,还需要选修课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关注点回到课程和课堂上来。进一步分年级考查课程属性与评教结果的关系(如图3所示)也有同样规律,这进一步说明要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必要以提升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另外,通过图3还可以发现,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一二年级学生的评教分均高于三四年级,尤其是二年级的必修课的评教分显著高于其它年级。因为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授课年级关联较小,评教分高是因为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高,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因此说明低年级对课程的重视度高于高年级,具体的是因为高年级选修课较多,其关注度较低,使得评教结果低于前者。

为了解各专业之间教学效果的差异,为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将评教结果按专业进行了比较。为简化这里将各专业名称做了替换:专业一-工程力学;专业二-土木工程;专业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四-工程造价;专业五-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六-环境工程;专业七-环境科学;专业八-建筑学;专业九-城乡规划;专业十-风景园林,如图4、5所示。从图4可看出,专业八的评教分最高,其次是专业三,专业十的评教分最小;有四个专业(专业一、六、九、十)的标准差相对较大,说明这些专业内部教师的教学效果差异较大,尤其是专业九和十,不仅评教分平均值低而且标准差大。这提示这些专业是影响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短板”,应该针对这些专业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根据图5可以发现,专业六讲师的评教分较高,而副教授和教授的评教分则相对偏低;而专业十则相反,教授评教分较高,偏低的是讲师和副教授;专业一则是副教授评教分值明显偏低。显然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各专业了解自身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如:专业一要加强副教授教学质量的管理,专业六要针对副教授和教授,专业十则要针对讲师和副教授。

最后,按专业考查不同课程属性的评教结果,如图6所示。发现大多数专业所表现的现象和前述一致,即必修课评教结果高于选修课,但专业六表现的却是选修课高于必修课,这需要学院和专业均引起重视,深入寻找原因加以改进。而从标准差的角度进行分析,可发现专业九和十的选修课标准差较大,这说明有必要从这两个专业的选修课中寻找出评教分值明显较差的课程进行针对性听课,了解这些课程的实际情况。

(编辑:钱玉琼)
更新时间:2016-11-28 10:45:00点击次数:打印

关闭

Baidu
sogou